潜行者观后感:好奇心与勇气

潜行者 Сталкер (1979)

说的是这个电影 ↑↑↑

其实看这个电影已经是两周前的事了,但今天得空,出来说说感想吧。

首先,用2023年的电影习惯去评判1979年的电影本就是不合理的,这玩意用文艺片的方式讲悬疑的故事,悬疑了半天发现原来是个循环剧情的小品拼凑。如果希望在美好周末打发时光的话,这个片子就算了,看个开心麻花的会更舒坦。但就是这种吃饱了才能去想的事的主题,就特别适合吃饱了进入反思状况下的情景。

区也好,房也好,我的理解,都是一种哲学核心的可视化象征。

走到最后,科学率先崩溃妄图拿出科学研制的炸弹炸烂了哲学,然而一旁的艺术和宗教马上拉住科学说兄弟冷静冷静不至于不至于。而区、房这隐喻了哲学的玩意冷酷的如同宇宙注定热寂一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反应,就如同我走上峨眉山对着峨眉山踹了一脚之后峨眉山对我的反应一般。

这种无论如何都不会得到任何反馈的渺小,基本上就是潜行者所做的探讨了吧?

那么,如果这样,横向联想另一部苏联的科幻片:飞向太空 Солярис (1972)

这个片子里对于地球的视觉化处理、对于太空人类的空洞与孤独、对于超自然现象的表现,就更像是一个被意识的幻觉折磨的真实人类。但这其中,也体现出一种情绪与情感的渺小与脆弱。

这么看看,这些科幻,真还挺那么章北海的。

只不过,为什么70年代的苏联,能孕育出这么多优秀甚至伟大的科幻呢?

回到标题,无论科幻的大情节如何设定,这种在存在与价值高高在上的说“你尽管折腾反正我岿(kui)然不动”的设定下,依然在表达人类妄图探索不可探索止境的尝试的剧情,应该就是对人类好奇心与勇气的巨大歌颂了吧,虽然好奇心与勇气终究不会有任何真正的反馈。

这么看看,刘慈欣的《朝闻道》写的还真是深刻啊。


听说这个《路边野餐》小说影响了一批后续的文学和艺术,已加入to-read列表。

Written on March 18,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