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旅游随记Day1

day1 指的是 0503


一觉起来神清气爽,倒时差这事基本就没了,并不存在两个不一致的时差转换,而更像是从完全的混乱中建立新的秩序。

起来首先解决了租车的事情,今天的行程早上用Uber下午参观完成后去Aucklan CBD 提车的计划非常完美,事实上确实也很完美(除了在停车场叫醒崽子后那十几分钟的哭闹)。

2天没正儿八经吃饭的崽,早上洗漱完毕后,一起去吃了一碗中式的番茄米线,这也是她在国内最爱吃的东西之一,吃完开开心心去了奥克兰博物馆。博物馆的内容就不谈了,客观信息一个Google就有,比我说的清楚多了,之后就是步行穿越奥克兰CBD到租车行,验车取车去超市买些补给,没什么太大的亮点。记录一点感想:

人真少/城市感低

也是工作日的原因,博物馆人特别少,各个展厅都没什么人,走到3楼(L2)后的二战展厅,真实的日本战机和英国战机就放在那里,竟然只有我们一拨人在参观。而走出博物馆,在博物馆门口的修剪齐整的大草坪,也没什么人。当然了,今天阵雨,可能没有太阳晒就无所谓了。

在北京的CBD上了7年班,走到奥克兰CBD一点感觉都没有,没什么楼比得过大裤衩子,SkyTower作为一座塔,还没有中国尊作为一个写字楼高,确实不能给我这样的人带来什么震撼,总之走马观花也算走过了。

而跟着导航,一不小心就到了奥克兰大学校园里,推着一个熟睡的孩子在主楼通道里接了一杯他们的直饮水,也算是 take in something from a university,没有围墙的校园真的挺好的,作为在北京进个小区都盘问的背景来说,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觉得真好。

虽然城市感低,但其实就PAKnSAVE超市来说,以当地收入比起来,真算不得贵,这几天要痛饮果汁和牛奶了 :D

博物馆感想·面向低龄

领导关怀什么都就不谈了,根本没有,而展区中有很多自然科学的展厅,完全是面向低龄儿童的,比如NZ动植物部分,直接做成了一个个小抽屉,拉开后实物标本精美呈现,别说3岁多的小朋友了,我这个30多岁的大朋友都心动了。这种设计确实是好,博物馆本就应该这样吧。

劳动力

无论DAY0的taxi,DAY1的UBER还是博物馆、超市,工作人员全都是印度裔或其他族裔,这种移民国家缺什么人就大大方方发签证从世界上吸什么人、不端着的精神确实很实用主义,疗效甚佳。24小时了,接触到的白人为1,在租车行帮助崽mommy在推婴儿车时拉了一下门;接触到的毛利人为0.

想想我们祖国,也基本上就一个马布里了吧。

多样性

不谈政治正确与否的问题,来说说多样性:DAY0Taxi小哥车上放了一路 Indian Music、DAY1早上Uber大叔一路尝试连接手机蓝牙未遂,中午Uber大哥的普锐斯中控改了平板一路播放YouTube上的印度周杰伦,吃完全中文服务的大鼓米线后直奔全英文的博物馆,进入超市后各种颜色各种语言的人都在挑选商品。

虽然我作为一个30多岁的人经历过这样的社会,但对于一个3岁多的孩子来说,这无异于小猪佩奇成真。不是大家都长得一样才是对的,不是大家都穿着一样才是对的。

这24hour以来,我们见过了亚裔、毛利、昂撒、黑人、南亚人种;见过了红、黄、白、黑各种发色;见过了短袖短裤到羽绒服各种穿着。崽从来没有问一句:这个叔叔怎么这么黑啊,我还是挺欣慰的。来之前就在担心她看到与我们不同的人改怎么接受,但似乎是多虑了。


写完这里,马上12点了,今天似乎有点时差来了,体感感觉没有这么晚,但明天要离开奥克兰驱车向南了,还是早早睡保持精力吧。

Written on May 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