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爹记·其三 带娃的精髓
最近带娃比较多,总结一下实际一些层面的一点经验吧。
精髓1·黏住注意力
无论在家带娃还是出门带娃,带娃的第一要务就是迅速找到黏住娃注意力的事情。它可以是一个话题、一个玩具、一个玩法甚至一个念想,总之,一定要有一些什么东西牢牢的把握住娃的注意力。
当注意力被黏住后,娃子就会进入一种被一些教育学家们称为“专注力时间”的情况,我倒不是多认同这种专注力时间概念,而是单纯的认为,这样专注起来的娃子,就不会哭闹撒泼无端生事。
这种早点进入安全领域而非看着孩子生事再教训之的做法,其实更加经济。
精髓2·运用想象力
其实,想象力这事,没有那么高大上,简单来说,就是俩字:意思。
眼前的乐高,所见的象就是一个个积木块,但乐高好玩就好玩在可以扔掉图纸任意拼合。一个白色的色块,你说它是奶油那娃子脑中就会出现奶油的象;一个绿色的大平板,你说它是某车的停车场或某幼儿园的大操场,那娃子脑中就会被带到一块停车场或大操场。
这种感觉颇像是坐在被封的家中看小说或看电影,眼前的破事就没了,事实上想象力的空间会反向淹没显示的空间。
那么,在我们能够给娃子先用一点点想象力构建出一个想象力的设定的时候,后续的事情就简单了,娃子就会顺着这个设定继续他的想象,这样,爹只要看着陪着就行了。
精髓3·事先约束
3岁多的娃子已经会有自己的控制力了。
做什么事情前,得认真严肃的像对待其他大人一样,跟娃子说清楚这件事的界限、量化要求、时间要求等,让娃子自己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
并且,过程中,如果可以的话,还需要不断加强这个量化的进度条。
这样,当诸如吃冰淇淋、买冰淇淋、看动画片、玩just dance、看赛车等这些事情完成时,结束之前会跟娃子确定一下我们已经达成了一致,我们现在要守约定。
娃子心里是知道自己没理由再继续任性的,所以相比于不做事先约束,这种首先进行事先约束的情况,娃子更不容易哭闹。
结
所以,带娃这事情,其实是很简单的,就是带娃子找到能够吸引注意力、运用想象力的东西,持续性的释放娃子精力,在娃子容易失去控制力的地方,跟娃子事先约束好条件,就行。
其他的,都是执行层面的具体事项了,把握着这几个总则,就行了。